专访北师大脑科学教授薛贵:不提升孩子大脑的学习力,很容易陷入“低效鸡娃”
人类大脑很神奇,它有一套非常独特的学习机制,这是AI无法比拟的。比如,它能通过很小的样本,基于直觉推理、判断、假设,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实现高度概括性的学习。这目前还是人类所独有的学习方式。未来,面对不确定的世界,人脑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依然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 
                            
                            
                            
郭于华:提升大学生上课抬头率是什么鬼?
 - 
                            
                            
                            专访北师大脑科学教授薛贵:不提升孩子大脑的学习力,很容易陷入“低效鸡娃”
 - 
                            
                            
                            那些我们没有教给男孩的事
 - 
                            
                            
                            对话鄢烈山:教学生学习公共说理
 - 
                            
                            
                            邓小平拍板: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的报告收回来……
 - 
                            
                            
                            陈梦家的绝路与汉字的生路
 - 
                            
                            
                            父母该如何表扬孩子?
 - 
                            
                            
                            [演讲]东京大学上野千鹤子:等待你们的是不公的社会
 - 
                            
                            
                            [FT]探访用游戏教学的纽约学校
 - 
                            
                            
                            [纽约时报]中国高等教育困局: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去哪儿了
 - 
                            
                            
                            人格与社会性:儿童世界的秘密
 - 
                            
                            
                            [高等教育纪事周报]愤怒的语言Ⅱ-语言的对决:乔姆斯基攻防战
 - 
                            
                            
                            [高等教育纪事周报]愤怒的语言
 - 
                            
                            
                            薛涌:从中国文化的失败看孔子的价值
 - 
                            
                            
                            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
 - 
                            
                            
                            [经济学人]中国留守儿童:卖火柴的孩子们
 - 
                            
                            
                            杨东平:战火中的教育英雄 ——世界教育创新大会(WISE)侧记
 - 
                            
                            
                            张千帆:教育管制与歧视的制度根源及其改革方案
 - 
                            
                            
                            谢小庆:中国可以向美国“高考改革”学什么?
 - 
                            
                            
                            [演讲]葛云松:请不要忘记思考
 - 
                            
                            
                            席酉民:未来大学,重塑还是破产?
 - 
                            
                            
                            雷颐:“孔教拜孔子,孔子要上吊”
 - 
                            
                            
                            [快公司杂志]未来大学
 - 
                            
                            
                            “挑战被接受的观念”——犹太人的教育观
 - 
                            
                            
                            曾国俊:每个家庭都可以是书香门第
 - 
                            
                            
                            谷歌让学生们变傻了吗?
 - 
                            
                            
                            一校之长唤起大学自由精神
 - 
                            
                            
                            资中筠:高境界的教育是培养独立的人格
 - 
                            
                            
                            乡村的“沙漠之花”
 - 
                            
                            
                            严辉文:名人不必当教授,教授本该是名人
 - 
                            
                            
                            MOOC会变成另一个“信息孤岛”吗?
 - 
                            
                            
                            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是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
 - 
                            
                            
                            灵魂贫乏时代对教育的理性反思
 - 
                            
                            
                            冉云飞:学古诗文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
 - 
                            
                            
                            童话的隐含意义成就了童话的魔力
 - 
                            
                            
                            从《山海经》看中国式教化
 - 
                            
                            
                            最早的官绅合办女学堂——北洋女子公学
 - 
                            
                            
                            覆巢之下无完卵,文革教师多批斗
 - 
                            
                            
                            最好的时光应是读经典作品的时光
 - 
                            
                            
                            于光远:学问一是坐出来的,二是走出来的
 - 
                            
                            
                            杨东平:公民教育是教育的起跑线
 - 
                            
                            
                            民国是现代教育教材编写的黄金时代
 - 
                            
                            
                            资中筠:我们那时候上学
 - 
                            
                            
                            “借”来的教科书
 - 
                            
                            
                            “学堂在线”——MOOC在线教育新领域
 - 
                            
                            
                            美国顶尖大学本科教育:从招生开始,严把入门关
 -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月薪
 - 
                            
                            
                            “性学教授”彭晓辉:性教育应从零岁开始
 - 
                            
                            
                            来自学生的反抗
 - 
                            
                            
                            贺卫方:学生不是用来教化的
 - 
                            
                            
                            丁学良:没有利益勾结,学术腐败不成气候
 - 
                            
                            
                            高考改革:破除分分计较,走出应试困境
 - 
                            
                            
                            现代公民精神:非贵族时代的贵族精神
 - 
                            
                            
                            龙应台:你的一代,是否有另一种的贫穷?
 - 
                            
                            
                            乔布斯学校:数字时代,iPad教学革命来袭
 - 
                            
                            
                            江学勤:耶鲁也并非一切的答案
 - 
                            
                            
                            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部都必须是苦的
 - 
                            
                            
                            一所“毫无规章的学校”——英国夏山学校
 - 
                            
                            
                            芬兰的另类教育体系
 - 
                            
                            
                            中国语境下的“杜威”:朋友、恶魔与旗帜
 - 
                            
                            
                            Coursera和果壳网MOOC学院发布战略合作计划
 - 
                            
                            
                            我们应不应该信仰上帝
 - 
                            
                            
                            无情的批评者——美国高考改革的背后
 - 
                            
                            
                            开学季变“考试季”,畸形教育生态需反思
 - 
                            
                            
                            智课网获百度投资,强强联合进化传统教育
 - 
                            
                            
                            中国有精英教育吗?
 - 
                            
                            
                            梯子网战略收缩,K12洗牌在即
 - 
                            
                            
                            在线教育的分会场——“在线作业”
 - 
                            
                            
                            叶开深思“语文之痛”,独自编写“一个人的教材”
 - 
                            
                            
                            为什么我们需要公共知识分子?
 - 
                            
                            
                            朱清时总结南科大这五年:“钱学森之问”答卷上交
 - 
                            
                            
                            从校服看教育生态:屏蔽不了的现实差距与不平
 - 
                            
                            
                            缩小“数字鸿沟”——在线教育系统在农村的尝试
 - 
                            
                            
                            富商“报富社会”——哈佛获捐款3.5亿美元
 - 
                            
                            
                            德国二战教育的诚意:“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
 - 
                            
                            
                            卫塞节当天
 - 
                            
                            
                            归还孩子的“无作业夜晚”
 - 
                            
                            
                            “数字土著”一代的日本小学生IT教育启蒙
 - 
                            
                            
                            创造性的精英阶层教育理念——蒙特梭利教育
 - 
                            
                            
                            “核心课程”——哈佛的人文精神
 - 
                            
                            
                            沈从文的泪—— 《沈从文的后半生》书评
 - 
                            
                            
                            百年前的女子学堂
 - 
                            
                            
                            纽约时报:中国学校胜出了吗?
 - 
                            
                            
                            大学排行榜,是参考而非依赖
 - 
                            
                            
                            阿根廷“双免”教育:“择优录取”与“完全开放”需平衡
 - 
                            
                            
                            高考改革,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公平
 - 
                            
                            
                            在线教育是否颠覆了教育行业给人的印象
 - 
                            
                            
                            家庭教育首要任务: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 
                            
                            
                            央财教授辞职:办私塾推精品教育
 - 
                            
                            
                            “打破壁垒”不是目的,在线教育并非替代品
 - 
                            
                            
                            教育全球化之下的美国教育反思
 - 
                            
                            
                            三大考试制度的改革政策
 - 
                            
                            
                            高等教育的初心——博雅学艺
 - 
                            
                            
                            开放式教育的快乐学习体验
 - 
                            
                            
                            何必用成绩捆住孩子?
 - 
                            
                            
                            强调科学精神,但诺贝尔奖总“花落他主”——中美日对教育的反思
 - 
                            
                            
                            中国学校是思考与创造力的监狱
 - 
                            
                            
                            中国基础教育较美国相形见绌
 - 
                            
                            
                            在线“笔记”共享管理
 - 
                            
                            
                            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
 - 
                            
                            
                            考试笑傲全球,改革任重道远
 - 
                            
                            
                            不是“神童”的批量生产所,而是启蒙教育的创新
 - 
                            
                            
                            留守儿童的“留守者”——卢安克
 - 
                            
                            
                            民国时期的民办教育,私立大学拥有更多自由
 - 
                            
                            
                            美国高中对在线教育的尝试
 - 
                            
                            
                            教育之为社会化与个体化
 - 
                            
                            
                            在线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蔓延
 - 
                            
                            
                            中国高校“一流教育”的背后
 - 
                            
                            
                            互联网教育新服务:系统性在线课程“开课吧”上线“微专业”
 - 
                            
                            
                            中国教育体系城乡失调,农村初等教育是最大软肋
 - 
                            
                            
                            布莱恩·卡普兰:教育不是变魔术,教授不是魔术师
 - 
                            
                            
                            一分钱一分货,民国时期泾渭分明的国立与私立大学
 - 
                            
                            
                            芬兰,把教育当做国家建设
 - 
                            
                            
                            李庆明在教育改革实验中“无知的代价”
 - 
                            
                            
                            爱因斯坦:学校要培养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体
 - 
                            
                            
                            《纽约时报》谈中国大学教育
 - 
                            
                            
                            “皇皇巨著”《统治史》中译本将面世
 - 
                            
                            
                            民国时期的高考,大师求学传奇
 - 
                            
                            
                            游学价值在“游”与“学”两不误,而不只是名校之间的游走
 - 
                            
                            
                            对传统大学的颠覆:大学变“小”
 - 
                            
                            
                            “溺爱型”教养方式影响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
 - 
                            
                            
                            鲁迅文学奖,评作家还是评作品
 - 
                            
                            
                            “溺爱型”教养方式影响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
 - 
                            
                            
                            台湾作家林清玄:从容阅读,享受读书
 - 
                            
                            
                            许纪霖谈应试教育:应试能力是表象,摧残尊严是实质
 - 
                            
                            
                            高校职称评审:追求学术达标,忽视科研泡沫
 - 
                            
                            
                            学校不是监狱,别老想着改造人
 - 
                            
                            
                            诗人阿多尼斯:获奖与否与作品价值无关
 - 
                            
                            
                            灾后教育各国各法
 - 
                            
                            
                            国外在线社区是如何做素质教育的?
 - 
                            
                            
                            杨志彬:学前教育要回归到教育本质上
 - 
                            
                            
                            鄢烈山:朴槿惠受惠于父母最重要的是家教
 - 
                            
                            
                            大学精神行政化,人文学科难办
 - 
                            
                            
                            从“马航失联”看中国的新闻学教育
 - 
                            
                            
                            教育家长:长江学者的另类实验
 - 
                            
                            
                            机器人进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
 - 
                            
                            
                            科研体现能力,教学反映态度
 - 
                            
                            
                            美国到底有没有素质教育?
 - 
                            
                            
                            暑期辅导班到底“补”了谁
 - 
                            
                            
                            多贝网CEO陈广涛:在线教育的未来是UGC模式
 -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适切性
 - 
                            
                            
                            适当把握“非升即走”覆盖面,建立讲师多元化体系是关键
 - 
                            
                            
                            史话民国职业教育——壬戊学制与职教黄金期
 - 
                            
                            
                            语文教科书变迁史:从政治挂帅、教育工具到人性回归
 - 
                            
                            
                            佛教在美国
 - 
                            
                            
                            有“知识”不等于有“道德”,要“教书”更要“育人”
 - 
                            
                            
                            关注小学儿童的需要:教育学的视角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对中国教育的反思
 - 
                            
                            
                            叶圣陶: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
 - 
                            
                            
                            大学精神缺失,何以培养大师?
 - 
                            
                            
                            杨绛先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 
                            
                            
                            试答“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学术大师?
 - 
                            
                            
                            美国大学高门槛的背后
 - 
                            
                            
                            美国高等教育的迷失
 - 
                            
                            
                            对待本科教学低龄化,上海教育改革
 -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成人”
 - 
                            
                            
                            学生潜能激发,善用挫折教育
 - 
                            
                            
                            教育更应注重职前培训而非待业福利
 - 
                            
                            
                            在线教育革命是否能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 
                            
                            
                            家庭教学:衡量无标准,订制需统筹
 - 
                            
                            
                            谁的燕京学堂?
 - 
                            
                            
                            价值观:影响学习的深层因素
 - 
                            
                            
                            港校内地招生10年
 - 
                            
                            
                            真正的全球第一大学回来了,玄奘母校800年后重启招生
 - 
                            
                            
                            高考改革的四种措施与设想
 - 
                            
                            
                            上海中小学都将配备心理辅导室,首本大学生心理教材面世
 - 
                            
                            
                            难以道别的司徒雷登
 - 
                            
                            
                            哈佛首位女校长毕业典礼上演讲:我们欠世界些许答案
 - 
                            
                            
                            《经济学人》:未来20年内,大量美国大学可能面临破产
 - 
                            
                            
                            “港校热”渐趋理性:费用高心理压力大,连续有内地学霸弃读
 - 
                            
                            
                            英国仅1/8学生“高考”选数学,皇家学会呼吁取消A-level考试
 - 
                            
                            
                            
薛巍:哲学如何切入现实
 - 
                            
                            
                            【协作】大学的未来:数字学位 | 经济学人
 - 
                            
                            
                            揭秘美国“最难进的大学”——深泉学院
 - 
                            
                            
                            给我一个冒险的童年
 - 
                            
                            
                            
人类精神胚胎期——何种童年值得守护
 - 
                            
                            
                            
刘道玉:今日大学的五重危机
 - 
                            
                            
                            
叶开:鲁迅全面“退出” 是教材编写者的怯懦
 - 
                            
                            
                            
张曙光:教育部门的行政管制造成了什么结果
 - 
                            
                            
                            张曙光:靠计划体制创世界一流大学是死胡同
 - 
                            
                            
                            
刘道玉: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比尔·盖茨
 - 
                            
                            
                            
董云川:大学已染上一切世俗社会的坏毛病
 - 
                            
                            
                            
张曙光:西部发展中的教育问题
 - 
                            
                            
                            雷颐:那些当年的校长们
 - 
                            
                            
                            
龙应台:德国人怎么上历史课
 - 
                            
                            
                            Ken Robinson: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
 - 
                            
                            
                            师者汪丁丁
 - 
                            
                            
                            
葛剑雄:历史教科书的“底线”
 - 
                            
                            
                            还至本处——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母语生活”
 - 
                            
                            
                            陆键东:“要对得起陈先生,要对得起历史”——《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或再版
 - 
                            
                            
                            翟学伟: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
 - 
                            
                            
                            一堂语文课:作家叶开这样讲《鸟的天堂》
 - 
                            
                            
                            茅于轼:“习”而“学”的工程教育 ——纪念二伯茅以升
 - 
                            
                            
                            
茅于轼:印度农村教育的新经验
 - 
                            
                            
                            
董云川:返璞归真 提升中国大学教育的微观视角
 - 
                            
                            
                            
孙绵涛:中国大学改革究竟怎么改
 - 
                            
                            
                            
周作宇:惯习与教育改革的本质
 - 
                            
                            
                            
桑新民:创新学习文化——21世纪教育改革的攻坚战
 - 
                            
                            
                            
张千帆:大学招生地域歧视的五大危害
 - 
                            
                            
                            
默多克:以乔布斯的方式改变教育
 - 
                            
                            
                            
[时代杂志]为什么三年级如此重要:“马太效应”
 - 
                            
                            
                            
你所不知道的牛津
 - 
                            
                            
                            
去牛津上学
 - 
                            
                            
                            
贺卫方: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答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
 - 
                            
                            
                            
杨东平:寻找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力
 - 
                            
                            
                            
大学的本质——ECFF 2010年会圆桌论坛(二)
 - 
                            
                            
                            
钟明华:关于未来教育形态的思考
 - 
                            
                            
                            
董云川:对大学品质问题的几个基本判断
 - 
                            
                            
                            
周作宇:教育改革的特征及与之相关的思维品质
 
郭于华:提升大学生上课抬头率是什么鬼?
运用AI 进行授课指标设计和督导者不知是些什么人?不知他们将教学乃至教育视为何物?不知他们自己是不是教过书、是不是做过科研?……甚至即使他们完全是教育外行,恐怕也不至于做出如此愚蠢+颟顸的设计并且要求所有教师按照执行吧?
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
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官,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
毕飞宇:我给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打分,不是零分而是负分
现在的“启发式”变成了一个下流的东西。它通常是这样的:做教师的先有一个先验的结果,然后,慢慢地把同学们往一条单行线里头赶,最后一头扑到老师的怀里。“启发”只是“打开”,而不是“诱导”和“诱供”
德鲁克如何洞察卓越老师之特质
通过“教学观摩”,我很早就下结论道:老师没有一定的类型,也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法——教学就像一种天赋,像贝多芬、卢本斯和爱因斯坦等那些与生俱来的奇才;教学是个人特质,与技巧和练习无关。
季羡林留德回忆:德国导师给我的严谨师承
我完全以教授为榜样,对学生要求严格。等到我的学生当了老师的时候,他们也都没有丢掉这一套谨严细致的教学方法。教授的教泽真可谓无远弗届,流到中国来,还流了几代。我也总算对得起我的老师了。
科学复兴节:当科学遇见商业的浪漫
GMIC在全球互联网领域负有盛名,参与者包括全球的科学大咖以及诸多跨国科技企业。这是在业界富有浪漫情怀的长城会在举办GMIC 超过十年之后移师广州,给后者带来的一个浪漫的惊喜。
- 
                                        
                                        2023/02/20对话鄢烈山:教学生学习公共说理
 - 
                                        2016/03/18
 - 
                                        2015/07/29
 - 
                                        2015/01/31
 - 
                                        2015/01/20
 
- 
                                        
                                        2015/04/07曾国俊:每个家庭都可以是书香门第
 - 
                                        2014/12/13
 - 
                                        2014/09/01
 - 
                                        2014/08/29
 - 
                                        2014/08/19
 
- 
                                        
                                        2023/02/28那些我们没有教给男孩的事
 - 
                                        2022/04/12
 - 
                                        2022/01/10
 - 
                                        2016/06/22
 - 
                                        2016/05/24
 
- 
                                        
                                        2023/10/07丘成桐: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 
                                        2023/07/05
 - 
                                        2021/08/20
 - 
                                        2018/11/07
 - 
                                        2017/03/30
 
                        




![[演讲]哥大校长2019毕业演讲:当消极天性被激活,唯有深层思想能实现生活价值 [演讲]哥大校长2019毕业演讲:当消极天性被激活,唯有深层思想能实现生活价值](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5/哥伦比亚大学校长Lee-Bollinger-360x225.png)



![[经济学人]卖火柴的孩子们:中国的留守儿童 [经济学人]卖火柴的孩子们:中国的留守儿童](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5/12/留守儿童-经济学人01-360x225.jpg)
![[演讲]徐沪生: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复旦哲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演讲 [演讲]徐沪生: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复旦哲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演讲](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5/11/徐沪生-2-360x225.png)


![[演讲]李培根:教育中“人”怎样被遮蔽? [演讲]李培根:教育中“人”怎样被遮蔽?](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李培根-300x225.jpg)
![[演讲]丘成桐:说中国学生基础好是自我麻醉 [演讲]丘成桐:说中国学生基础好是自我麻醉](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5/05/丘成桐-280x225.jpg)











![[纽约时报] 父母参与如何影响孩子的成绩 [纽约时报] 父母参与如何影响孩子的成绩](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6/父母参与-360x225.jpg)









![[南方周末]钱理群“告别教育” [南方周末]钱理群“告别教育”](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3/08/钱理群-360x225.jpeg)


![[演讲]傅国涌: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 [演讲]傅国涌: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3/07/傅国涌01-360x225.jpg)
![[演讲]汪丁丁: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 [演讲]汪丁丁: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3/07/汪丁丁-现场-360x225.jpg)
![[外交官杂志] 中国教育如何扼杀创造力 [外交官杂志] 中国教育如何扼杀创造力](http://www.eduthinker.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思想的空间-360x225.jpg)
























在德国-300x18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