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有哪些类似“黎曼猜想”的假说?

作者 | 林语尘   发表时间 | 2018-10-03   来源 |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公众号

 

最近数学界有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爵士(Michael Atiyah)宣称自己证明了“黎曼猜想”这一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公开讲述了其证明过程。

那么,黎曼猜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今天就……


哈哈,你以为午餐君要给你讲数学吗?NONONO~ 其实很多学科都存在着像黎曼猜想一样重要的假说。

“假说”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仍未被证实的推论。一门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关于其核心问题的假说。无论这些迥异的猜想最后是被证实还是被否定,它们都拓宽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

今天,午餐君就带大家简单回顾三个语言学的基本问题(语言起源、语言与思维、语言习得)以及关于它们的假说!

语言起源:语言是怎么产生的?

 对语言感兴趣的人都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人类的语言是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产生的?语言学家曾为此提出了许多假说,然而由于缺乏实证,谁也说服不了谁。


 19世纪中后期 ,很多语言学家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去讨论这个问题了。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Linguistic Society of Paris,最早的语言学会)禁止了关于语言起源的讨论,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末才有所减退。

之后,随着语言学与考古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越来越频繁,语言起源这一问题又被重视了起来。它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科学界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发挥着永恒的魅力(《心理学前沿》2014)。

那么语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假说可谓五彩缤纷。初民对语言起源的解释无不带有神秘色彩,比如《圣经》中提到的巴比塔,还有我国“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这些都可以看做是“神授说”。

奥托·叶斯柏森(著名丹麦语言学家,1860-1943)在他的著作《语言:它的性质、发展和起源》中把早期的假说归纳为四种,并分别取了可爱(?)的绰号:

 

Bow-wow Theory(汪汪说、摹声说、布谷说)认为摹声是重要构词手段。它认为词语是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尤其是动物的叫声,比如狗吠的“汪汪”声。

Pooh-pooh Theory (呸呸说、感叹说)则认为语言最先是当人类情感变化时所发出的感叹而形成的。比如我们疼痛、难过时所发出的“唉”,开心、喜悦时所发出的“哇”、“哈”等声音。

Ding-dong Theory(叮咚说)觉得人体就和自然万物一样会对自然界的刺激发出对应的声音,正如钟被敲打了之后会发出“叮咚”的声音一样。

Yo-he-ho Theory (唷嗨嗬说,劳动说)认为人类在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节奏而发出的呼喊声是语言的起源。就像我们在拔河时,为了使上同一股劲,会不由自主地喊起口号一样。(莫名联想到猿人拔河的画面….)

La-la Theory(啦啦说,游戏冲动说)认为人类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创造的语言。语言是为了人类达到相爱、游玩、诗兴、唱歌等目的所产生的工具。

这些早期的假说都是初步、片面的猜想,而且把语言的起源描述得过于机械化,它们都假设语言是在某种因素下自动产生的。(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的劳动说和游戏冲动说也被认为可以解释艺术的起源。)

 现当代的起源假说则可以划分成“连续性假说”与“非连续性假说”两类。目前大部分的学者支持连续性假说,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不是突然产生的,是从灵长类动物的语言系统漫长演变而来的。因此,有些学者专注于研究猿类的叫声是如何演变的。也有些学者(如迈克尔·托马塞洛等人)认为语言不是从灵长类动物的语音能力中进化而来,而是从认知能力中进化来的,更多应该是基于手势。


非连续性假说则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特征,语言能力只能是人类演化过程中相对突然地出现的。支持非连续性假说的重要代表就是乔姆斯基老爷子了。他觉得产生于某个单独个体的随机的基因突变,就足够可以导致语言能力在突然之间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产生了。 

也有一些学者的想法介于两者之间,他们认为黑猩猩也有潜在却未被使用的符号能力,而人类之所以能解放语言能力,是由于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稳定。一些最近的研究也将科技、人脑、语言三者作为有机的整体去探索语言的起源。可以看出,语言起源方式这一谜题,仍未有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完善假说。

语言起源于何处呢?今天丰富多彩的语言有可能起源于同一地点吗?其实这就是“单源说”与“多源说”的分别啦。

语言可以分为七大语系,他们有着显著的区别,自然而然我们会觉得语言应该是分别起源于多个地点。不过,最近的一个研究却似乎支持“单源性假说”:所有的语言都起源于非洲。

 这是2011年奥克兰大学研究者发表在Science上的观点,并提供了统计语言学证据。他们发现非洲母语的音素(Phonemes)最为丰富,并且如果我们以非洲为圆心,会发现半径越大的地方音素越少。这符合统计学上的“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布与人类DNA分布形态基本一致。

 断定语言诞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问题,这项研究同时也暗示了人类也许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已经拥有了某种“世界语”,因此把语言诞生时间推到了距今10万~20万年。当然这些证据并不是非常充分,只是宏观上的一种推断,因此该研究也受到很多批评。关于语言起源地的研究仍在不断地探索。

 

语言与思维:思维是由语言决定的吗?


 7000种语言意味着7000个平行世界?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可能是语言学中最有名的假说之一了,因为它讨论的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问题:语言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有没有影响?有着怎样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思维,强调语言结构和人的精神发展之间有着互相强化的作用。这也是电影《降临》的灵感来源。

 

这个假说可以分为两个版本: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强式假说)和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弱式假说)。

语言决定论的推论是:人的思维(包括信念、态度等)是由语言决定和限制的,真正完美的翻译和外语习得也不存在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被所使用的语言的特性而限制;

语言相对论就没有这么严格,它只想说:语言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在今天的语言学界,语言决定论基本已经被否定了。有些语言(如Guugu Yimithirr语)中没有以说话者为中心的描述左右方位的词汇(egocentric coordinates),但是显然人类对空间上左右、前后的感知是和语言无关的,只是在表达上有所区别。

不过,语言相对论则仍被认为是有说服力的,且有着很多实验的支撑。有实验发现母语带有更细粒度颜色词汇的人感知分辨颜色的能力更强。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语言确实能够直接影响一部分认知过程,其他的思维能力则是间接受到影响的。 

虽然语言决定论基本被否定了,但是它仍然引发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们一定需要语言,才可以思考么?  假如一个人从小就没有接触任何自然语言,能不能够像其他人那样正常思考(野孩吉妮,Genie, feral child)?   双语者的思维是如何同时受到两种语言的影响?  精通多种语言的人用什么语言思考?(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哦!)

语言习得:我们是怎样学会母语的?

你有没有好奇过,我们小时候是怎样学会的中文?我们的语言是先天拥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语言习得是怎样的一个机制?关于第一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的问题,也有许多有名的假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主要持“刺激-反应论”,认为语言能力不是先天的,而完全是后天习得的。他们认为语言能力和人的其他行为能力没有区别,都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这一模式,来养成的行为习惯。这种假说被却无法解释儿童习得预言过程中的创造性。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学者则持“天赋论”,认为人体自身就有着一种一种语言习得设备(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掌握了一种适用于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他们觉得语言能力是自然形成的,就像花蕾慢慢长成花一样。这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为什么儿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母语,尽管它们的智力不够发达,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也很少。

·皮亚杰(Jean Piaget)则觉得语言能力应该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习得不是单纯地源于人体的天赋,也不只是来自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和环境之间的适应于平衡。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儿童会建立或者更新他们认知功能的基本结构,直到达到平衡。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也有许多重要的假说,小编就不在此赘述啦,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结语:语言学各个分支都有特别重要的猜想和假说,关于它们的研究无疑是推动语言学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你们对于语言起源,语言与思维,语言习得又有哪些猜想呢?

(来自公众号“语言学午餐”,未经作者授权)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