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立思考

作者 | Michael Roth   译者 | 一草译言   发表时间 | 2013-11-16   来源 | Inside Higher ED

缚漫画 | 李永秋

在我看来,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独立思考提供有力刺激……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渴望理解其他人和其他时代的观念,这些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志。教育不应该把思想束进“传统规则的紧身衣”,而应为它提供营养,让它不断的扩大,成长。独立思考吧!无论何地,吸收知识,听取那些比你更有经验的人意见,但不要任何人代替你思考。

去年一年内有关“人文学科危机”的文章层出不穷,形成了一种感觉:学生们从通识教育纷纷转向职业导向型学习。实际上,正如有些人已经指出的,人文学科学生的减少被过分夸大了,而且这种减少主要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但是,报刊杂志上满是这样的故事:家长们监督他们的孩子,以免他们受文学和历史所吸引,而不去学习那些他们能够为将来的工作——智能手机开发新应用的课程。

美国一直以来对为学习而学习充满矛盾,一时间在自由探索和终身学习上重重投资,一时间又为我们需要更多的能够增强经济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培训而忧心。一个世纪以前这种担忧很强烈,而现在专家讨论的是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逃离。

在二十世纪前半部分,人文教育是美国的核心价值,仅仅是人口扩张的巨大压力和更一致的公共教育的发展下的价值。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令人可喜。在1910年只有9%的学生取得了高中文凭;到1940年变成50%。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上了大学,那种教育以职业化为主,要么是农业、商业,要么是机械工艺。但即使是职业导向型的教育计划通常也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即为能够继续学习提供教育基础的课程。仍有一些人(就像现在)担心低层的人受到的教育太多。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科学在学术界越来越重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发现看起来好像并不倚靠研究者的道德、政治或文化教育—专业化看起来胜过宽泛的人文学习。这些发现对工业、军事和健康治疗有强大的影响;它们创造了工作!大学里的专业化科学研究产生了有形的成果,方法论—特别是严谨的实验—可应用到私人企业和公共领域。科学正奔向未来,有人质疑通识教育的传统观念仅仅是落后教育模式的古老遗迹。

对应科学的优势地位,许多学校的文学系将自己重新定位于价值和提高主体性领域,反对所谓的价值祛除和客观工作。这种1920年代的“新的人文主义”把人文学习扮演成一种解药,以治疗高度专业化留下的精神空虚。 他们认为文学研究可以提升对文化意义和个人意义追求的兴趣,这种观点迅速渗透到人文学科研究的其他领域。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强调他们事业的综合特性,指出他们是如何能把理念和现实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创造意义。艺术课程被重新解析为发展学生能力,即探索体现文明最高价值的伟大作品的能力。艺术家被引进校园以激励学生,而不是教他们鉴赏他们作品的微妙之处。在两次战争之间的时期,通识教育肯定包括科学,但是很多教育家认为不应局限于这些。价值观和意义的决定性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因此,尽管社会变化带来压力,专业科学研究成果引人注目,仍有人强烈支持这一观点:对于一个受教育的公民,通识教育和为自己而学是必需的。而且,很多人把这种宽泛的教育看作在移民国家保持共性的的工具,而不是局限于精英阶层的非职业化教育。自主探索建立基本民主价值观模式,而且年轻人学会独立思考,将被社会化,以融入美国公民社会。

1930年代,在那个时期意识形态的教导和狂热,被认为是同美国市民社会相悖的,通识教育被当作自由公民发展的钥匙。集权政府拥抱技术进步,但他们不能容忍可以形成大众价值观批判评价的自由讨论。以下是哈佛大学校长,James Bryant Conant,在希特勒执掌德国政权两年后,对大学生们的讲话:

在我看来,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独立思考提供有力刺激……想要深入了解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渴望理解其他人和其他时代的观念,这些才是受过教育的人的标志。教育不应该把思想束进“传统规则的紧身衣”,而应为它提供营养,让它不断的扩大,成长。独立思考吧!无论何地,吸收知识,听取那些比你更有经验的人意见,但不要任何人代替你思考

这是1930年代版的通识学习,我们可以听到着托马斯·杰斐逊的自治主义和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回响。

在两次战争之间的时期,以科学为中心实际上并没有阻碍宽泛的人文教育。科学是这些教育的一个层面。今天,我们一定不能让拥抱科学破坏基础牢固的信仰—人文科学有助于拒绝“传统规则的紧身衣”。我们的独立,我们的自由建立在不让别人代替我们思考上。这需要为学习而学习,需要通识教育。一直都是。

作者Michael Roth系美国卫斯理大学校长。

英文原文:《Thinking for Oneself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