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等教育泡沫

原作者 | CARL MINZNER   译者 | Quiny   发表时间 | 2014-08-10   来源 | 译言网



2013年7月11日,一所北京的大学里,学生们在毕业典礼结束后穿着学士服拍照。近年中国高校学生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许多二三流大学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危机,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经济严重依赖于廉价劳动力的国度。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爆炸式增长

 1997年,中国仅有四十万高校毕业生,现在这个数字却是每年三百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大幅下降。北京和上海的偏远郊区现在都挤满了半失业状态的大学生,他们通常四人合住一间简陋的小出租屋以维持生存,依靠在街头摆摊和接受父母资助来生活。

毋庸置疑,由于政府过度投资,中国正面临着高等教育泡沫。

九十年代末期,为应对1997亚洲金融危机,同时也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中国政府用大量投资推动了高校的迅速扩张。中心城市里,许多大学都在郊区新建校舍,聘用的教职工也大量增长。1998到2000短短两年间,入学新生人数就翻了一番,从一百万增加到了两百万。

然而迅速扩张已带来了严重后果。其一就是文凭的贬值。在九十年代大学文凭相对稀缺,因而也成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保证。可现在它几乎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商品了。另外,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令人质疑。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中国各高校间展开了狂热但盲目的竞争,它们相互比拼学术论文与顶级教授的数量,这导致了大量的无用科研与严重的学术腐败。对学生的教育反而被放在了第二位甚至第三位。因而中国的雇主们常抱怨高校生产了一大批没有实践技能只会伸手索取的毕业生。

改革亟需深层改变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国内的硕士项目也在扩招,以此吸纳了大批找不到工作的本科毕业生。然而硕士扩招仅仅是伪饰与延迟了就业难的现实罢了:曾有媒体报道中,“法律硕士毕业生在自助餐厅当侍应生”一类故事并不鲜见。

高等教育的失败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境外求学。许多人直接放弃高考,转而申请国外的大学乃至高中。为缓解经费压力,许多美国学校大幅增加了中国自费学生的招收名额。结果有喜有忧。一些美国学校在获得切实收入以后进行了有价值的创新与发展;另一些学校却成了外国学生的文凭工厂(它们自身也很有可能面临着教育泡沫),不仅教育质量下降,其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外国也都不被看好。

重大改革亟需深层改变。盲目地为提供学位而提供学位无疑是不合理的。

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要对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优先发展的项目进行适当地重新评估。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使中国在很多其他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讽刺的是,现在中国21至25岁的年轻人中,仅有小学学历的人的失业率竟是大学毕业生的四分之一——这是因为中国有大量为熟练技工提供的岗位,许多大学生们却不能够或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在不同的教育模式(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及职业学校学生教育)之间重新平衡可能会有助于解决当前迫切的就业难问题。这些政策并不是现在才冒出来的。事实上,它们与德国现在正在采用的、中国在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极力追求的政策十分相像。然而在过去十五年的急速发展中,为使更多人能拥有看似光鲜的大学文凭,这些政策只能被弃置。

二十世纪末的国家政策本是为了能让更多人享受到高等教育,然而现在看来这似乎是好心办了坏事。倘若没有深层改革,这些政策恐怕会使中国的下一代失业率攀升,失望情绪蔓延,从而破坏社会与政局的稳定。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