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办几所象牙塔式大学又何妨

作者 | 刘道玉   发表时间 | 2010-11-29   来源 | 南方周末

  

   

近十年,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舆论可谓不小,先后召开过多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发表的文章不计其数,甚至出版了多部专著。究竟什么是一流大学?如果按现行各种指标量化的排名方法,至今我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前100名;按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成果排名,我国大学的排名可能在200名以后。某些重点大学鼓噪不已,恨不得哪天早上就挤进世界一流大学的俱乐部。可惜,我国大学离一流水平的目标还很遥远,当下谈论世界一流大学不过是宣传秀。

 

一流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和目标认识不清,定位不准。不客气地说,关于一流大学,没哪个国家比在我国谈论得更多,但又被人们理解得那么少的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绝非是比学生的规模、教授与发表论文的数量、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不是比校园的面积和豪华的大楼、经费投入的多少。最重要的标准应是:世界公认的学术大师,国际公认的学派,国际水平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各学科领域里的世界级科学大奖,培育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顶尖人才等。没有这些,谈论世界一流水平大学只能是说梦。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独特的办学理念,追求学术的终极目标。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做什么。康德是近现代哲学家第一人,他第一个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追求真理与学术自由,几乎是每一所精英大学的办学宗旨。例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剑桥大学的校训是“此乃启蒙之地,智识之源”;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等。

 

世界大学起源于中世纪。于1087年创建的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第一所大学。西方大学是自发产生的,自发就意味着大学独立和自治,是一种自由的教育,即不是灌输特定宗教规则和正统的政治思想。自由教育就是自由探讨思想和自由表达思想的教育,目的旨在培养深谋远虑和对新事物反应敏锐的人,他们应当是对人类未来负责的人。实施这种教育,必须营造相应的环境,它就是超越功利的象牙之塔。

 

法国19世纪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批评浪漫主义诗人维尼是在象牙塔中从事脱离现实生活的创作。后来,象牙塔就成了一个贬义词,是脱离实际的代名词。但在早期的大学中,象牙塔并不是贬义词。直到18世纪末,大学一直与世隔绝,是某种意义上的象牙塔。经过几个世纪的沉淀,逐渐养成了人文主义的传统,形成了西方大学的精髓——独立、自治、民主、自由和批判精神。

 

二战后,特别是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美国部分大学逐渐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中,功利对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于1984年出版了《走出象牙塔》一书,主张美国大学逐渐融入到社会中去。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商业社会对大学的冲击,使得某些大学变成了“服务站”。于是,他又不得不警告“醉心于追求利润”对教育体制本身的伤害,甚至称之为“聚敛财富和道德缺失的噩梦”。面对这种局面,他写了一本新书《回归大学之道——重塑大学教育的目标》,以挽回《走出象牙塔》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实,即使今天世界上的某些精英大学,依然没有走出象牙塔,致力于高深学问仍是他们锲而不舍的追求。例如,耶鲁大学被称为“人文科学的殿堂”,一座真正的象牙塔,使得她成为美国人文科学研究的高地。哈佛大学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各界领袖,也是因为她是一座“人才的炼狱”。法国高等师范学校虽然仅仅只是专科学校,但她却是“纯艺术的殿堂”,该校已有11人获得诺贝尔奖,8人获得了菲尔兹奖,4人获得沃尔夫奖。中国的专科学校和学院升格成了大学,但要达到巴黎高师那样的成就,即使所有升格为大学的学院加在一起,也可能永远没有希望。最根本的原因是,西方精英大学追求的是真理,而中国大学追求的是外包装。

 

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小而精的大学,没有最热门的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但她却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原因之一就是她是一所象牙塔式的大学。该校于1933年建立的高等研究所,曾经聚集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约翰·纳什、杨振宁、安德鲁·怀尔斯、保罗·克鲁格曼等,她就犹如与世隔绝“闭关修养”的修道院。在这里,没有公司赞助,没有媒体骚扰,甚至连生活也不用发愁。对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颇有感慨地说:“研究所是成功的象牙塔,这17年是我一生研究工作做得最好的时期。”在这座象牙塔里,他完成了两项重大的成果,一是与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物理学界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了在弱互相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从而两人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二是他与米尔斯合作,提出了规范场理论,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三大场理论之一。

 

芝加哥大学被称为既有思想又有学派的圣地,已获得了53个诺贝尔奖,获得了61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24个,几乎占了获奖人数的40%。原因何在?她被外界形容是“苦修学术的孤岛”。为了营造专心致志做学问的环境,学校把周边房产统统买下,使之与居住区隔开。在芝加哥大学附近没有商业街,没有酒吧、电影院,甚至没有快餐店。总之,凡是容易引起喧哗的场所,学校一律拒绝。

 

 

提交评论

你必须 登录 以便提交评论

关于我们

醒客教育思想网由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题写站名,并得到茅于轼、张曙光、雷颐、汪丁丁、丁学良等国内知名思想界人士的支持,是一个传播国内外最新教育思想、观念资讯与新知的公益性网站。

联系我们

E-mail:edu.thinker@hotmail.com

微信公众号:eduthinkers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eduthinkers

醒客教育思想网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13215号

             

Designed by 广州醒客

Powered by WordPress

// www.eduthinker.com